找到相关内容359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西游”的文化范式及其转换

    传旨:“着冥君回归地府,朕即遣将擒拿。”      玉男神的俗名“玉皇大帝”如今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角色,他在天庭以“朕”的口吻发号施令,这显然是把地上现实的国君权力投射到了虚幻天庭神界。小说所描绘的天宫...

    叶舒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25370145.html
  • 丰子恺的晚年

    ,他译《大乘起信论》,“对佛法实有极大的功德,此事比‘琐记’等有意义得多。”  他晚年的“我之大欲,就是退居家中”其实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留恋和希望。他在斗室中的所思、所写可说都是对故我的一种回归。  ...

    刘 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32570174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一辑

    智慧很难立即体证,它是经由正确的教学设计,从“定的修习”,进入“对内心的观照”,反映成“对事物的观察”,再回归内心的“分析与思惟”,到达“正见的获得”,整个完备严密的训练,精进不懈而终于成就。  上述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170224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三辑)

    之一   一锄一醒觉   锄出生命圆融的诗偈   一砖一慧照   砌成虚空无相的本真   锯树断烦恼,运土消业障   挖开无明坑,遍洒清凉水   造一座森林佛殿,领众回归佛陀的时代   筑一幢选佛场,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370238.html
  • 存在与体悟

    的修行实践。最重要的是让智慧回归生命,从生命开出智慧。因此,古人万千言说,老婆心切,都是要让你亲证亲历。《法华经》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,为什么?就是让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,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见地...

    张 新 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870589.html
  • 读《瑜伽经》(一)

    为目的,既然目的达到,也就不需要再结合,於是两者便分离,各自回归初始的本原状态。所以说,“当结合产生认识时,这结合也就终结了。”由此,达成认识,是神我与自性分离的原因。那么我们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2570718.html
  • 论禅之“不可言说”——从体悟性思维视栏位的解读

    哑子彻底的无言,那么你如何能判定他是达到了禅的最高境界还是与禅根本不沾边?如此这般的反问还可以提出很多。不过,这些反问的提出,是人们在逻辑性思维上的贯性所然。如果回归到体悟性思维视栏位,问题就不答自解了...

    刘家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470740.html
  • 佛教密宗华藏上师吴公润江弘法记

    回归实相,前六  识清净。  金刚经六如偈语「一切有为法,如梵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  应作如是观。」即是假观。  4. 摄心内证----直觉----中观。双离二边,如离有  形之长短、大小、方圆、男女相...

    徐芹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370805.html
  • 洪州宗心性思想评述

    [13]同时它又强调从现实生活、日常表现中去觉知自身具有的佛性和彻悟佛境,从而在心性的体用关系问题上由过去重视对心体的自觉回归,转为强调心用的彻悟价值。荷泽宗人重视心体即灵知的作用,认为「知之一字,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3870821.html
  • 李孝本:南北朝之佛教资料篇(1)

    化缘尽而回归天竺,华人因之作『化胡经』。然君  不知之而唱老佛一人说,其误明矣」。  (三)谢镇之与顾道士书,反驳夷夏论云:「三才所统,  岂有夷夏之别,华夷同贵,应互敬而不可别。据经云:释迦  文初为...寺之昙济,着「七宗论」﹔智林  于京师灵基寺,申明二谛之义有三宗之不同,闻汝南之周颙  着「三宗论」,叙二谛之新意而陈三宗之取舍,请一本而满  意。智林后回归高昌 (吐蕃) ,以七十九岁入寂,着「二谛...

    李孝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0270892.html